北京娱乐信报讯 陈道明上个周末接受央视采访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各个公号纷纷转发。他畅谈了对于当下演员行业的看法,表达了一名演员应该具备的职业操守:认真工作,全心创作。
近一段时期,“小鲜肉”天价高片酬、一部剧用三十多个替身、抠像拍片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陈道明在访问中开门见山地指出:“问题并不在于他们拿了多少钱,而是是不是干了这么多的事,是不是你对得起观众。”陈道明认为,现在的年轻演员应该明确正确的职业观,比如拍戏时候“手破了,摔伤了,冬天在水里头,夏天穿着大皮袄,你就是干这个的,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现在还把它当成敬业了,演员就应该吃这样的苦。”
除了陈道明,国家一级编剧刘星、著名导演陈凯歌 也曾向记者大吐苦水,称想要继续表演生涯只能强迫自己接受表演水平不过关的“小鲜肉”。这种“示范效应”带起了影视行业的不正之风,昔日演员要从跑龙套做起,和前辈表演艺术家学习,在日复一日的表演磨练中成长。如今这样的成长模式几成幻想,不会把自己包装成“快消品”的年轻演员难以获得表演机会,甚至大量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也在被迫丢掉他们坚持多年的职业操守。就像陈道明说的,那些不愿随波逐流的演员,正在被边缘化。
当业务素质不过关、职业精神不合格的群体成为一个行业的“主流群体”,当坚持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群体沦为“边缘群体”,那此行业也离分崩离析不远了。当肩负着“示范效应”的演员成为“快消品”,其毁灭的不仅是这个职业,还有诸多观众的价值观;若全社会照此效仿,淘汰掉的必是专业与敬业之人,那岂不是黑白颠倒?
除了表演行当,在其他职业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精神丢失的现象,“名利速成”的观念正在影响着年青一代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其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如今“德艺双馨”已被写进《电影产业促进法》,年轻演员的职业操守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社会各行各业互相影响共进退,各个行业从业者所追求的都应是“德艺双馨”。
■相关链接
央视记者与陈道明面对面对话实录摘抄
记者:当您看到这些,一夜就能爆红的明星,可能他们的片酬,比您不知道高多少的时候,您什么心态?
陈道明:并不是我们拿多少钱,应该不应该,也不是他们拿多少钱,应该不应该,是不是你认真地完成了你的职业。
记者:您理解的您的职业,应该是什么?
陈道明:职业操守。
记者:是什么?
陈道明:认真工作,全心创作,各行各业的职业精神,我觉得都是一样的。
记者:什么剧不拍?
陈道明:抗日神剧我就不拍。它不光是一个电视剧的问题,牵扯到一个正确的历史观问题,我想“90后”“00后”“10后”,将来看现在的抗日剧,是不是认为抗日就是那样,穿着皮大衣,拿着驳壳枪,男的像潘安,女的像柳如是,是不是都是那样。
记者:还有什么不拍?
陈道明:伪历史剧,我说的伪历史剧,就是这个剧是完完全全不靠边的。
记者:您不觉得,您能做的实在是太少了?
陈道明:这个只有靠行业的文化自觉,作为演员,提高自己的一个鉴别意识,文化觉悟一点点提高,辨识度一点点提高,这得需要多漫长的爬坡,反正我是这样,有些东西我是坚决不拍的,我就觉得文化问题,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给老百姓到底端上什么样的菜,吃什么样的饭,喝什么样的汤。
记者:作为一名演员,可以给社会输出一些什么?
陈道明:情感,人类良性的情感,对国家的情感,对亲人的情感,对族人的情感,其实每个人如果都有一种情怀的话,良性的情怀,我觉得不愁出好片子。
记者:演员对社会的责任是什么?
陈道明:你必须要鉴别这个东西,输出给社会,是不是能起到温暖人改变人的作用?
记者:演员有一种放大的效应,别人会向你学的,所以你必须得用更严格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陈道明:我昨天在跟刘恒老师聊天,他就说我觉得我生活上拘谨,我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没有说你又可以花天酒地,你又功名利禄。
记者:您要舍哪一块儿?
陈道明:尽量净化自己吧。
记者:你要付出的是什么?
陈道明:我要付出的是约束,对自己的约束,不是什么话什么事都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