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7天假期已过。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持续红火,总票房突破33.57亿,在此前冷清了大半年之后,中国电影市场终于在鸡年的春节档打了个翻身仗。
然而,票房高涨背后的原因,却并非完全因为电影的质量提高了多少——据业内人士分析,除了春节假期带动观影热潮之外,“票补”“服务费计入票房”以及三、四线城市大银幕数量的快速增长,才是票房高涨的主要原因。
文:广州日报记者 黄岸
春节7天破33亿 75家公司分享成果
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与家人一同看电影也成了不少人春节的选择,这让今年的春节档颇为火热。猫眼电影数据显示,1月27日至2月2日,2017春节档总票房突破33.57亿,同比增长8.7%。
其中,由徐克执导、周星驰编剧、监制的电影 执导的电影《乘风破浪》在网上评分与同档期对手相比则更为占优。
记者分析
影片质量有争议,为何票房仍高企?
影片质量有争议,为何票房还能这么高?业内人士分析背后有几大原因。
A“票补”重出江湖
每到过年过节,就是电影市场“票补”的高峰期。记者在各大电商购票平台上看到,热映的几部电影几乎都可以通过各大票务平台购买到8.8元、9.9元等低价票,以此来吸引观众买票进场。然而,不少低价票都要靠抢票,或是提前预购才能享受到优惠,很多观众并没有享受到票补带来的实惠。
不过,“票补”确实为几部大片创造了很好的预售成绩,其中,《西游伏妖篇》以1.76亿的预售成绩拿下影史之最。也就是说,片方利用“票补”撬动预售,再带动排片量是今年“春节档”的普遍做法,不过,在预售之后,几部大片的口碑并没有很好扩散开,形成口碑效应,导致接下来几天大盘票房下滑,因此,对于最终总票房,“票补”的影响力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B电商服务费计入票房
据悉,今年一月中旬内地票房开始实行服务费统计,购买电影票时所支付的电商服务费也统计在票房数字当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新政对于整体票房具有很大影响。若按照6%来计算,今年“春节档”七天的服务费估计就有2.01亿元。
C大银幕数量增长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影院银幕的增加,也是票房高涨的一大助力。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方网站的资料,2016年全国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银幕9552块,银幕总数已达到41179块,较2015年的统计数量增长了30%。这些新建的电影院,多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而春节的人口流动,恰好满足了“返乡大军”的观影需求。记者在省内一座三线城市中看到,城中几家电影院在晚上黄金时段几乎都是满场,甚至出现一票难求,要提前一天订票的热况。有不少网友表示:“春节就喜欢和家人去电影院乐和乐和,也是朋友之间聚会的一大娱乐方式,所以就没把价格放在第一位。”、“我住的小城电影院春节期间一张票平均要70块钱,却依然场场爆满。”
这一变化也反映在票房数据上,据统计,三、四线城市成为今年“春节档”票房主要来源。在春节档首日,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观影人次分别同比增长11%、12%。
头评
观众对电影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文/黄岸
今年“春节档”有两个现象很有趣——三、四线城市影院更为火爆,很多平时在北上广打拼的年青一族回到家乡,三五成群呼朋引伴去观影已成为最流行的娱乐方式之一。其次,合家欢也是新的消费点,尤其是带孩子去电影院看动画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这一点从《熊出没4》今年高速增长的票房就可见一斑。
然而,这种火爆却没有让观众放松对电影的要求,反而对质量的要求更严格。今年春节档,观众对于影片质量的反应特别快,电影的口碑好不好,基本上都能准确、快速地反映在市场表现上,影院针对观众的需求所做的调整也非常快速,哪一部观众评价更好,便会立即得到更多排片。例如,《功夫瑜伽》就凭借更为广泛的受众基础、高口碑和上座率,最终实现票房逆袭。
当然,题材对于市场的影响还是不可小觑,在家人团圆的春节期间,合家欢、喜剧等元素还是更受观众欢迎。
无论如何,春节档都是全年电影市场最重要,也是最特殊的一个档期,因为最赚钱。所以,在这个档期的电影无论体量、投资和阵容都要具备大片的风格。与此同时,“春节档”也是全年电影市场资本博弈最为激烈的时候。今年“春节档”就有70家公司渴望在这红火的市场分一杯羹。但是,与这么热闹的档期相比,近几年来“春节档”的电影却频繁出现口碑票房倒挂的尴尬,甚至出现不少浑水摸鱼之作——为了合家欢而合家欢,为了搞笑而搞笑,各种元素肆意堆砌拼贴,最终只能沦为“烂片”无疑。
因此,作为观众,我们最期盼的,还是能够在春节这一全家团圆的好日子,看到更多优质、温暖的应节佳作。除了应节之外,作品类型多样化,同样也是观众的需求。创作者要真正了解观众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电影,而不是一味“自说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