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汉字》将于4月29日起,每周一晚10点亮相湖北卫视。
“楚”字由何而来?含有“山”解构的汉字有哪些?哪些汉字代表乐器?汉字背后藏着的这些宝藏,都将在节目中一一揭晓。
记者从23日提前看片会上了解到,《奇妙的汉字》每期节目将设置三轮闯关,每期共有50位“解字团”成员和主舞台上的5名“解字达人”同场答题,经过汉字答题的现场实时排名进行比拼,5名“解字达人”中比分落后者,将被现场“解字团”中成绩最优者现场补位,当期优胜者,将入围本季“解字高手榜”。
首期节目中,5位汉字达人有6年发表6本网络小说的大学宿管阿姨汤杏芬、“中华诗库”李四维、最会说相声的小学语文老师李佟等,他们在节目中都有不俗表现。
不过,尽管达人们对汉字及传统文化有所涉猎,但首轮关卡中的部分题目,就让他们绞尽脑汁。比如被拆分成“口、大、火”的“烟”字,和被分成“止、十、又”的“歧”字,就让达人们慌了阵脚,纷纷交了白卷。而参赛者好不容易通过部件推理拼凑出的“楚”字,在经过现场专家的解析后,才让人知晓“楚”字由“林”和“足”演变而来,源于人们在树林中的开辟。被精妙拆分的常用字既熟悉又陌生,往往在揭晓答案的一刻,才让观众恍然大悟。
相较于第一关的低门槛,参赛者们在第二、三关的表现,才是真正的高手过招“神仙打架”。首期节目中,专家在第二关命题要求参赛者写出尽可能多的,有“山”字部件的汉字。3位选手们在紧张答题之余,还不忘互相帮助,前一位写出“崎”字,便启发后一位答题者可以“岖”来作答。而第三关要求参赛者写出尽可能多的,表示乐器的词,最终两位达人的表现,更让观众有种“乱花渐入迷人眼”的惊喜。
近年来,文化类的爆款综艺层出不穷,让以往高冷、小众的文化题材,变得亲民和大众,这与节目互动性和参与感的增强不无关联。《奇妙的汉字》总制片人崔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从汉字出发,把传统文化传播给大众,不能只用说教的腔调,我们希望通过具有游戏性、代入感的方式来实现。”
因此,《奇妙的汉字》在环节设置上,呈现既有联系又有递进的形态。崔妮介绍,“第一环节面向电视机前的全年龄段受众,无论身份、背景、学历、能力,都能很快被代入。第二、三环节是真正对汉字有造诣的人之间的过招,题目也不完全拘泥、深陷汉字的套路。”崔妮认为,节目的核心在于“解字溯源”,“但只是把汉字分解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解读。你可以把汉字想像成二维码,你扫描它,便可以了解它背后更多信息。”
“目前的汉字教育存在某些缺憾,大家往往是听其音、知其意,但字是怎么来的,如何组成的,我们往往不知道。”节目总导演童中尉表示,“汉字就像古董一样,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见历史的流变。”这些在汉字背后隐藏的传统内涵,才是《奇妙的汉字》希望透过节目,被更多观众了解到的文化宝藏。